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5篇
  免费   1968篇
  国内免费   2490篇
测绘学   1000篇
大气科学   2091篇
地球物理   3082篇
地质学   3928篇
海洋学   1893篇
天文学   381篇
综合类   591篇
自然地理   215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832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645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461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USB)型和偶极子(IOD)型,USB型模态主要代表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长期变化趋势,而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气候变率中既存在着明显的ENSO信号,也有独立于ENSO的变率特征,独立于ENSO的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变化的主要模态仍是USB型和IOD型。前期秋季USB模态与东亚冬季风及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前期正(负)IOD模态相对应,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强),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USB型和IOD型模态对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ENSO的,但ENSO起到了调节二者相关显著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中国砂质海岸分布特征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东部砂质海岸分布范围广泛,地形发育多样,风沙灾害、海岸侵蚀等地质灾害问题多发,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了解沙质海岸的分布特征,做好砂质海岸的研究防护工作,对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根据历年卫星遥感资料和水深资料,对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叶瓣体演化和海底冲淤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沟流路形成初期河口三角洲快速堆积,淤积中心厚度14m,1984年后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变缓,河口沙咀在波浪、潮流及科氏力作用下变得细长,并逐渐南偏,莱州湾内出现大面积的淤积,1996年黄河口人工改道后,在新河口处形成淤积中心,厚度4.5m。废弃三角洲遭受冲刷,原淤积中心成为冲刷中心。  相似文献   
94.
辽东湾绥中海岸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时期海图对比、分析遥感图像和多年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辽东湾绥中沙质海岸侵蚀的特点,认为海岸组成物质松散与海岸动力作用强烈是本区现代海岸侵蚀的基本条件;陆源物质入海量减少、海动力作用、沿岸工程建筑和海上采砂是其海岸蚀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5.
Ocean surface waves are strongly forced by high wind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winter storms in the Sea of Japan. They are also modulated by tides and storm surges. The effec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surface wind forcing, tides and storm surges on the wave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wave model, a high-resolution atmospheric mesoscale model and a hydrodynamic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Five month-long wave model simulations are inducted to examine the sensitivity of ocean waves to various wind forcing fields, tides and storm surges during January 1997. Compared with observed mean wave paramet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 frequency variability in the surface wind filed has very great effect on wave simulation. Tides and storm surg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aves in nearshores of the Tsushima-kaihyō, but not for other regions in the Sea of Japan.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good quality surface wind products will be crucia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urface waves in the JES and other marginal seas, especially near the coastal regions.  相似文献   
96.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平面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通过中国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平面对比分析,来获得东海构造沉降数据。但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断裂作用对中国东海150m以深海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重要影响。这种作用使东海150m以深海底至少下降了30m,这是我国学者先前误认为中国东海末次冰盛期最低海面位置位于现今海面下150~160m一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与冰川重力均衡、沉积物压实和构造沉降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重力均衡不足、沉积物压实作用微弱,构造沉降是造成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面之间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同时发现东海构造沉降随水深呈规律性变化。断裂作用的表现结果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是,在17kaB.P.以前,中国东海水深150~160m一带是1个相对隆起带,其存在对陆架区圈闭和捕获中国大陆古水系和沉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济阳坳陷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以基准面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分析技术,对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开展层序地层分析工作。在博兴洼陷沙三段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和4个较大规模的洪泛面,由此将研究层段划分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3级层序),并通过长期旋回内部次级转换面的识别,细分出8个中期旋回(大致相当于4级层序)。通过对比建立了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各层序的地层发育特征。以层序格架为基础,探讨了研究区各层序的沉积演化特征,建立了辫状三角洲—浊积扇层序发育模式,认为研究区辫状三角洲和浊积扇均具有加积作用特点;斜坡区为辫状三角洲发育区,而洼陷区为浊积扇发育区;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期辫状三角洲发育,上升期浊积扇发育;浊积扇体的发育规模与湖泛规模相关。综合分析认为,浊积扇是形成岩性圈闭的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其发育的有利层位是MSC8、MSC7、MSC6、MSC5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是博兴南部斜坡坡折带之下的洼陷区。  相似文献   
98.
南海深海盆表层沉积物氮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学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南海深海盆区域(南沙海槽西南部)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功能.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不同.其中,氧化还原转化态的氮(SOEF-N)含量最高,平均为68.3μg/g,占总氮(TN)的7.08%;弱酸转化态氮(WAEF-N)含量最小,仅占总氮(TN)的1.09%.离子交换态(IEF-N),WAEF-N,S OEF-N及TN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相似性:均由海槽东西两侧向中央递增,并在槽底呈高含量分布;SAEF-N(强碱转化态)分布则与该趋势相反.IEF-N,SAEF-N和SOEF-N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OC)控制;而WAEF-N则与碳酸盐(CaCO3)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N与OC不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间接说明二者来源的不同.同时,各形态氮的分布还与沉积物粒度类型密切联系.此外,研究区域内由沉积物提供的氮源很大程度上补偿了浮游植物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消耗,对维持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其中,IEF-N和SOEF-N的释放对浮游植物生长及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
蒸发波导是一种特殊的大气波导,在其中传播的电磁波信号会被陷获在近海大气层中,实现超视距传播。受海表面温度、湿度、风速、微波频率等因素的影响,海洋蒸发波导环境中的微波传播特性起伏变化很大,规律十分复杂。以往的工作主要通过计算这些气象因素对蒸发波导条件下大气折射率剖面的影响来分析它们对路径损失的作用,其结果与实验数据仍有较大差异。本文在一定的蒸发波导条件下,利用一维分形海面模型产生海面“地形”,将其作为抛物方程电磁波传播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路径损失,并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蒸发波导高度、不同频率及不同接收天线高度时的数值模拟情况,可为舰艇通信系统或者雷达系统的设计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a surface height (SSH) over the northeast Pacific Ocean is hindcast with a reduced-gravity, quasi-geostrophic model that includes linear damping. The model is forced with monthly Ekman pumping fields derived from the NCEP reanalysis wind stresses. The numerical solution is compared with SSH observations derived from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and gridded at a lateral resolution of 1 degree. Provided that the reduced gravity parameter is chosen appropriat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odel has significant hindcast skill over interior regions of the basin, away from continental boundaries. A damping time scale of 2 to 3 years is close to optimal, although the hindcast skill is not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is parameter.A simplification of the quasi-geostrophic model is considered in which Rossby waves are eliminated, yielding a Markov model driven by local Ekman pumping. The results approximately reproduce the hindcast skill of the more complete quasi-geostrophic model and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nnual SSH variability is dominated by the local response to wind forcing. There is a close correspondence the two lead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modes of the local model and those of the observed SSH anomalies. The latter account for over half of the variance of the interannual signal over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